在癌症的漫长斗争中,许多患者及其家属会遭遇一个令人沮丧的现象——食欲不振。这一现象往往伴随着癌性厌食-恶病质综合征(CACS)的出现,它不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还进一步加剧了疾病的进程。
癌性厌食-恶病质综合征(CACS)是一种复杂的代谢综合征,它紧密关联于癌症本身及其治疗过程。该综合征常见于恶性肿瘤的终末期,其特征性表现为体重显著减轻(超过5%)、体质指数下降或骨骼肌质量显著减少。癌性厌食-恶病质综合征(CACS)不仅导致患者身体消瘦,还伴随着乏力、贫血、精神状态差等一系列虚弱症状,极大地削弱了患者的生存能力。据统计,约80%的癌症中晚期患者会出现癌性厌食-恶病质综合征(CACS),其中约30%的患者最终因此丧生,凸显了这一综合征的严重性和普遍性。
肿瘤患者食欲不振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肿瘤本身的影响:癌细胞的无序增殖会消耗大量能量和营养物质,导致机体内环境失衡,进而影响患者的食欲中枢。抗癌治疗的副作用:放疗、化疗等抗癌治疗手段在杀灭癌细胞的同时,也会对正常细胞造成损伤,引发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进一步抑制食欲。心理因素:癌症带来的恐惧、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也会影响患者的食欲,形成恶性循环。代谢异常:癌性厌食-恶病质综合征(CACS)患者常伴随有代谢异常,如脂肪组织消耗加速、蛋白质分解增加等,这些变化会进一步影响患者的食欲和营养吸收。
针对癌性厌食-恶病质综合征(CACS)的治疗,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方案。中医学和现代医学都在积极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
中医学:通过辨证论治,结合中药汤剂、针灸等疗法,旨在调理患者气血、调和脏腑功能,从而刺激食欲、改善症状。这种治疗方式注重个体差异,强调整体调理。现代医学:主要使用甲地孕酮来改善患者食欲,其被广泛应用于癌性厌食-恶病质综合征(CACS)的治疗中。
科学家成功研发出采用纳米晶工艺升级的纳米晶体甲地孕酮口服混悬液美适亚,并于近日成功在中国获批上市。这种新型药物将药物颗粒缩小至纳米级别,显著提高了药物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与普通剂型的甲地孕酮相比,纳米晶体甲地孕酮如同入口即化的白砂糖,更易于被人体吸收,极大地增强了药物的溶解性能与生物利用效率,无需再依赖高脂饮食来促进药物吸收。确保了药物在体内的高效吸收。据研究显示,使用美适亚的患者可显著恢复体重,从基线到第12周,相较于非纳米制剂,实现了1.5倍的提升(5.4kg vs 3.5kg)。
美适亚的出现,为癌性厌食患者点亮了希望。未来,随着对癌性厌食-恶病质综合征(CACS)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以及新型治疗药物的不断涌现,我们有理由相信,原本深陷厌食恶病质综合征折磨的患者生活质量将得到进一步提高,食欲不振等症状也将得到有效缓解。通过多学科的综合治疗,我们期待为患者带来更加全面、有效的治疗方案。